昨日,《人民日報》發文解析中國政務公開四大機制。其中,成都官方微博第一時間闢謠“限牌”傳聞,成為輿情收集回應的正面案例。
  核心提示
  “在新媒體格局下,各地政府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網絡平臺,建立起輿情收集、研判和回應機制,讓新媒體手段成為及時解疑釋惑、澄清事實的制勝法寶。”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6年多來,我國政務公開已經在新媒體環境下形成輿情收集回應、主動發佈、專家解讀和溝通協調四大機制。這四大機制的形成,意味著“2.0版”的政務公開格局逐漸成熟,政府與社會公眾之間的信息溝通更快捷、更順暢。
  “今天,有人編造謠言稱成都市可能限牌。目前,我市正對謠言展開調查”,4月4日晚,四川成都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成都發佈的一則公告,迅速破除了當日下午出現的網絡謠言。隨後,造謠者被行政拘留。
  僅半天時間,一則謠言被消弭於無形,政務微博的及時發佈機制功不可沒。“在新媒體格局下,各地政府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網絡平臺,建立起輿情收集、研判和回應機制,讓新媒體手段成為及時解疑釋惑、澄清事實的制勝法寶。”四川省社科院管理學研究所所長伏紹宏如此評價新媒體在政務公開中的作用。
  捕捉外界對政府工作的疑慮、誤解,甚至歪曲和謠言,在網絡時代顯得至關重要。陝西省網信辦主任張琳認為,“運用網絡新媒體手段,將政府信息公開的介入點前置,可以充分發揮正面引導的作用”。
  及時介入,甚至提前介入,政府信息公開在輿論熱點中起到的“定盤針”作用,正在為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所重視,輿情收集和回應已成為政務公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任何一種信息,能在公信力、傳播力和影響力上,和政府公開的信息相比”,東北師範大學傳媒科學學院教授王以寧認為,在輿情回應方面加強政務公開,就是加強政府的公信力建設。
  在政府信息公開成為常態的今天,面對輿情熱點,“是否公開”的疑問已經轉化為“如何公開”的謹慎。“輿情收集越來越趨向專業化”,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王長梗說,“目前全國有1000多家數據分析公司能為政府提供網絡輿論監測服務,這將在政府信息公開中極大地提高輿情收集能力”。
  (原載人民日報5月22日14版 有刪節)
  新聞鏈接
  政務公開 四大機制
  助力政府信息政務公開的四大機制,包括輿情收集回應、主動發佈、專家解讀和溝通協調。
  ■輿情收集回應機制及時介入,甚至提前介入,政府信息公開在輿論熱點中起到的“定盤針”作用,正在為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所重視,輿情收集和回應已成為政務公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動發佈機制從報紙、電視到官方網站,再到政務微博、微信等,在政府信息公開手段更為快捷的同時,政府部門公開的積極性也在加強。
  ■專家解讀機制在主動公開的基礎上,專家解讀成為政務公開的延伸機制。重要政策法規出台後,各地區各部門及時組織專家通過多種方式進行科學解讀,讓公眾對政府經濟社會發展政策和改革舉措“聽得懂”“信得過”。
  ■溝通協調機制 在微博、微信等政府信息公開手段廣泛普及的基礎上,加強與新聞宣傳部門、互聯網信息內容主管部門的溝通聯繫,建立政務輿情會商聯席制度,成為各地政府信息公開部門的共識。協調溝通渠道的順暢,使政府信息公開的多方平臺形成“向心力”,為更加透明、高效的政務公開提供了加速度。  (原標題:回應熱點 解疑釋惑 構建輿論“定盤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jmvertaklyi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