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你在北京使用APP打車,只能獲得3塊錢補貼。而在幾個月前,嘀嘀打車、快的打車兩家曾鉚足勁把補貼金額一下子頂上了十多塊錢。
  很快,這3塊錢的小甜頭也將終結。只是誰先喊停,都還在較勁兒。
  2014年3月,嘀嘀打車宣佈用戶數正式突破1億,日均訂單522萬;4月,快的打車公佈第一季度成績單,日訂單量超623萬。
  今年農曆春節前後,嘀嘀打車、快的打車因為“土豪式”砸錢,成為移動互聯網最耀眼的明星。當“高光時刻”過去,對於已經站在高臺之上的打車APP,接下來的路,不“燒錢”了,該怎麼走?
  用戶:軟件本身“還沒準備好”
  除了補貼的不斷縮水,打車軟件近來的表現也讓越來越多的用戶覺得,面對巨大的用戶增量,軟件本身“還沒準備好”。大規模宕機、重覆扣取車費、客服電話忙線、支付到賬遲緩等受到詬病。至今,軟件本身存在的各種問題仍沒有得到解決。
  有司機師傅明確表示,補貼停掉後,會把軟件卸掉。目前,司機補貼額度要更勝一籌,在北京是8元,高於乘客獲得的3元。
  “這個東西對乘客是太好了,但是沒有司機願意拉活的話,乘客還是要面臨打不到車的局面。”司機陳師傅表示。他表示,要是沒有補貼,自己肯定不會麻煩使用軟件,“路上的人都拉不過來。”
  對於一線城市乘客來說,出租車還是一個供不應求的市場,被司機挑的時候多。
  一開始出現打車軟件,對司機就是有甜頭的,雖然不是以每單補貼的形式存在。一些沒有司機接的單,響了兩次之後,軟件就加錢,5元、10元、20元、50元不等。
  實際上,打車軟件最先切入的是司機群體。那時在安裝軟件、介紹新用戶後,司機將獲得相應獎勵;按照定期的排名更能領取糧油、日用品。
  告別“燒錢”後,如何戒掉司機的“癮”,對打車軟件是一大考驗。
  APP:留住用戶,解決吐槽
  比照對手砸錢的盛況過後,兩家打車軟件對外發聲的次數越來越少。
  “逐步調低補貼,確實會面臨業績下降。”嘀嘀打車副總裁張晶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相比1、2月份最為瘋狂的時候,“日訂單下滑約在10%”。快的打車COO趙冬沒有透露具體比例,僅表示:“比預想下滑得少,打車需求還是很大。”
  但趙冬透露,大戰過後,“有一點偃旗息鼓的架勢了”。他說,現在打車軟件的核心問題是留住用戶,需要在產品、服務層面加強。“就是要解決大家的吐槽。”“現在的產品體驗的層次較低,難以符合大家要求。打車APP打到這樣,還沒有進來的用戶,只有當產品未來有質的提升,才有可能再進來。”趙冬說。
  對於嘀嘀打車,用戶數過億,成為“互聯網歷史上用戶過億最快的一款產品”。迅速膨脹過程中,暴露出了種種問題,面臨與快的類似的困境。
  業內認為,當打車APP進入“寡頭”競爭時代,差異化發展是決定未來甩開對手的決定因素。可是目前,兩家還都呈現步伐一致。例如,嘀嘀、快的幾乎在同時表示,考慮到搶單乘客的安全問題,決定和硬件廠商合作,開發一款定位在方向盤上面的按鈕,幫司機搶單、通話。該產品量產的時間也都是定在5月份。
  拉上“小伙伴”摸索商業化
  在兩巨頭補貼“斷糧”時,打車APP的商業化摸索已經開始。
  嘀嘀打車和同為騰訊系的伙伴大眾點評合作,上線了打車入口;與電商優購合作,對用戶贈送40元現金卡。快的打車更是做成了一個積分商城平臺,能兌換彩票、電影票、購物券等。打車獲得的流量繼續“往前走”,創造價值。
  至於巨大用戶量沉澱下來的大數據,兩家目前都表示不會輕易去碰觸,畢竟這部分私人信息比較敏感。
  也有不少人認為“收費”是打車APP存活的路徑。“只剩一家,就可以和政府去談。各地的出租車服務系統太爛了,打車軟件可以統一接入全國調度辦,變成穩定的業務,收取一定的費用。”愛拼車聯合創始人楊洋認為。
  “商業化是時間問題,我們不會對用戶收費。”趙冬稱。他對於未來的設想有很多,比如讓打車為某些特定商戶創造價值,把成本攤到有利益的商戶上面。“想象一下,讓大悅城出一部分司機補貼,會讓購物流量非常大,這點錢出得起,在它利潤空間裡面。”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劉夏  (原標題:後補貼時代打車軟件路咋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jmvertaklyi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